2.3 择校
在这里已经提到了一部分了。
个人认为,与其说择校,PhD申请不如是择组。虽然学校的title也很重要,但是如果想留在学术界的话,教授的名头和connection显然是更关键的。因此对于美国top50的学校来说,学校之间的名气差别也没那么大。
从大方向来说,我主要偏向于想做Organometallics/Inorganics相关的研究,但有点排斥Organics。具体来说,主要是一些过渡金属催化的小分子活化研究(N2, CO2, CO, N2O, etc)。在此课题的基础上,涉及电催化和材料相关的我也愿意尝试。
选了这些学校的具体原因如下:
1. UC Berkeley MSE
本来打算搏一搏Chem的,但是最后还是怂了,毕竟是世一化院……
来这里访学了一学期,还在LBNL组里干了些活拿了推荐信,所以不申请一下这里显然不合适。LBNL的Joel Ager的光电催化CO2RR做得还是很不错的;化学材料双系特工Peidong Yang的电催化CO2RR也不错(虽然他的重心可能还是在Nanowire上面),而且gkd16级的材料系学长也在Yang组读博,反馈不错。更重要的是,Berkeley的化学相关学术资源实在是太太太太太丰富了,很难不让人向往。
2. Caltech Chem
说实话不知道为啥自己敢申Caltech却不敢申MIT……
主要是奔着Theodor Agapie和Jonas Peters来的。前者相对年轻,而后者更是如今学界超多老板的PhD老板,后文就有很多。
多的也没必要说,Caltech什么水平大伙心里都有数……
3. UChicago Chem
很想去而且希望较大的一个项目吧。
单纯是为了John Anderson去的。他是Caltech Peters的学生,如今四十岁不到已经拿到tenure,每年发的文章质量也相当不错,可以说是年轻有为了。值得一提的是他作为芝加哥人,本科在UChicago,在Caltech读完博士后又顺利地回到了UChicago当教授,work-life balance实在是让人羡慕。
而且UChicago以理学(尤其是数学物理)闻名,以我LBNL老板的话来说,他们的Chemistry相应地也是相当地“Theoretical”,更别说他们的Department of Chemistry是设立在Physical Science Division里的(甚至CS也是)。毕竟同校各组之间的交流相当频繁,因此我觉得在Experimental的组里也可以学到很多Theoretical/Computational的知识和技能,感觉会相当不错。
化院还有很多华人老师,如何川、林文斌、董广彬等,都是各自领域内的顶组。
4. Northwestern Chem
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这个项目是可选可不选的。
西北的MSE可以说是顶中顶,Chem同理。当时选这个组是因为做CO2RR的Ted Sargent和做催化的Tobin Marks。但后续跟他们组的一个中国人博后聊了聊天,说组里简直是论文工厂,全是中国人还卷得不行,瞬间就失去很多兴趣了哈哈。
最近西北的Chem多了挺多AP,方向也和我比较契合,但是对他们的潜力我不敢下定论。当然如果想做材料方向的研究,无脑去西北就完事了,什么Mirkin、Stoddart(即将退休不招生了)、Nguyen的名字都是如雷贯耳。
5. Yale Chem
Yale一般以法律和金融等文科领域闻名,但是他们的理科也相当不错。不过据说他们的Chem PhD招国际生相对很少。
申Yale主要是看上了Patrick Holland的研究。Pat基本只做N2相关的工作,在如今已经相当少见了(可能是因为太难了吧),但每年的成果量一点也不少。而且跟学长交流的时候听说Pat人很好,所以就申了。
其他的Faculty,比如做CO2转化的Nilay Hazari,CO2RR的Hailiang Wang(据说很mean)也都比较相关。而且我还是很期望Yale的文学气息能够给每天沉浸在自然科学里的我一些不一样的体验的。
6. UCLA Chem
LA乃至加州的生活还是很令人怀念和向往的(笑),气候舒适、人民热情、景色秀丽,美滋滋。
主要申了Chong Liu(注:做化学的有俩Chong Liu,UCLA的是♂,UChicago是♀)、Paula Diaconescu、Alex Spokoyny。Chong是复旦本科,做的有点偏bio的意思;Paula和Alex就偏向Organometallics了。不过据说Alex作为第二代美国移民,性格上比较push,喜欢在Twitter对线……
7. UNC Chapel Hill Chem
村中村,但他们的Chem一点都不好申请,我有个Stanford MSE PhD的师兄,当时申请这里的Chem直接秒拒……
单纯为了Alexander Miller申的。作为化学系系主任,他也是Caltech Peters的学生。前几天他发了个很棒的关于有机金属催化的Science,很有现实应用价值,我的好几个老板都转发了,而且都大谈特谈。而且从我与他的邮件交流中,能感受到他是个很nice的人。
8. UMich Chem
顶尖公立名校(当然跟Berkeley比还是差远了),教授相当多。不过据说冬天冷得不行,五大湖沿岸的Chicago和Northwestern同理。
做有机的朋友们就没有不知道Melanie Sanford的。还有我校化院楚甲祥老师的博后老板Nate Szymczak(在SoP里把他的名字拼错了……太尴尬了!!!)、Joshua Buss,是Organometallic方向的;Lehnert和Pecoraro是bio相关的,McCrory是电化学方面的,感觉都不错。主要是相关的组不少,可申。
一个如今Berkeley的博后找到了UMich机械工程系的教职,她还是我在LBNL的博后师兄在Stanford的同事。我和她线下聊了聊,她感觉“我这样子肯定能申到更好的”,还问我“申到更好的还会来Michigan吗”。后来我们加了微信,说是不管去不去都保持联系。不过说实话,她暂时还没affiliate到Chem,所以感觉她并不是很能把我的申请捞起来。
9. Johns Hopkins Chem
我们来关注一下美国疫情。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后面忘了。可见JHU的医学简直无敌,相应的化学也很bio。
个人感觉就算申上了这个学校,后续也未必会去,大概是拿来保底吧。如果去的话也只会考虑几个bioinorganic的组(比如Goldberg、Huang)和几个新组(Thoi、ChemE的Yayan Liu,小姐姐好漂亮哈哈哈),毕竟我本人对生物一无所知。而且Baltimore的治安和Chicago可以说是一丘之貉,个人觉得要慎重。
10. Rochester Chem
这个就是纯保底了,底到就算申上了也宁愿gap的程度……主要是有几位老板和我现在的LBNL老板有合作关系,就觉得应该机会很大。
其他学校也有很多很不错的老板,比如刚从Berkeley去Princeton的Chris Chang、Paul Chirik,MIT的诸神等。但是我对自己的水平有着清晰的认识,就不浪费申请费了。
对于申请的数量,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我申了10个,也有保险起见申20+的,更有大佬只申5所的。简单来说,如果是破釜沉舟必出国不可,最好是“彩票-匹配-保底”三档都申一些,然后不要申那些“就算录了我也不想去”的学校(比如我的Rochester和JHU,虽然可能还是会去哈哈),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