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I——去化学所(总论)
分析化学I是一门特殊的课,其特殊在某些形式上:执教教师汪福意每周二上完课后布置作业,按照别的老师的习惯,周二布置这一周作业、收上周作业,下周二收这周作业、布置下一周作业。但汪老师不然,周二布置作业,“周五我要收到各位的作业,送到化学所5号楼7层罗群(助教)的办公室”。
于是2020-2021学年的秋季学期,每周五之前,我们班要选出一人来,收集全班的作业并把它带到化学所。我是班长,也是汪老师认定的本班课代表,虽然有指定人员去送作业的权力,但我不喜欢如此,如果临到关口还没有人毛遂自荐的话,那我就去担当这事了。
简单描述一下那阵子我要干些什么:
首先,审批制出校。那是2020-2021学年的秋季学期,刚刚从一整个学期都搬到线上的上一个学期出来,gkd对于本科生的出校管理是这样的:
Q&A:
Q: 本科生可以无条件出校吗?
A: 否。
Q: 那么古尔丹,本科生出校的代价是什么?
A: 将出校理由通过网上办事大厅(企业微信)提交到各班班主任处,由班主任决定是否放行。
当然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各校本科生在和校方们斗智斗勇这件事上发挥了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是什么手段我就不介绍了。反正无论如何,这个制度刚形成的时候,就有人开发出来了对应的方法,初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但大二上学期的我有一种自闭的倾向,做事比较拘谨,跟人聊天也不够大胆。这个手段,我终整个大二都不知道。
但我在事后整理材料的时候发现,由于那时我的习惯是如此的守规矩,我竟然可以在将近三年之后,把每次我去化学所送作业的事件精确到天,不得不说这个网上办事大厅还是干了点儿人事的。
如果你用个人计算机查看网上办事大厅,你应该很容易导出你每次出校“学生管理系统(SIK)”的pdf文件,它在SIK里的样式大概是这样:

导出来的东西长这样(部分):

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我查看了我大二上学期保留在系统内的所有数据。由于前文所述,大二上的我很守规矩,所以每次出校门都有记录。我看过每一条出校申报填写的理由,发现了四次事例:

后来我决定对照一下分析化学I微信群里保留的聊天记录,结果发现了这么一件事:

图中,蓝色的A random guy在不同的周次代表不同的人,每周互不相同;红色的A specific guy是一个人。可以看到,整个学期送作业的工作,几乎做到了每周不同的人,但我和这个特定的家伙分别送了三次。上图中,“我”被划去,改写为“A specific guy”正是此事。我原本以为2020年9月18号和25号我连着送了两周作业,但对照聊天记录后突然想起来,我那时应该是干过一件浑水摸鱼的事,于是我特地查看了一下9月25日出校记录的细节,果然:

熟悉我的同学,会知道我入学的时候是生物系,大一下预确认进入的化学系。2019级比较特殊,进入大二上学期之后,学生仍然按照录取专业的班级架构运行了一段时间。负责批准这条出校的是生物系的老师,他并不清楚我们化学系“去化学所给汪福意研究员送分析化学I作业“这件事是轮流的,于是我25号这天再次提交了这条理由,趁着这个特定的家伙送作业的时机,以这条理由离开了一阵子学校,做了一些无关的事情。
其次是从玉泉路到中关村的方法。
IridiumLINCH-SK 坐地铁从玉泉路到化学所有很多种选择,但最近的站肯定是北京大学东门站。玉泉路只有一条1号线,化学所只有一条4号线,当然可以从西单站只换一次,但这样路程折叠就比较严重了,于是也可以公主坟(10号线)→海淀黄庄(4号线),军事博物馆(9号线)→国家图书馆(4号线),复兴门(2号线)→西直门(4号线),我个人喜欢军事博物馆或公主坟,笑死,谁去西直门兜大圈子。
我在这一条里已经提到了几条通用的前往化学所的地铁路线,这三次前往化学所,我在“玉泉路-1-西单-4-北大东门”、“玉泉路-1-公主坟-10-海淀黄庄-4-北大东门”和“玉泉路-1-军事博物馆-9-国家图书馆-4-北大东门”中随机选择了,笑死,根本记不住哪次是哪条路。
然后是时间,根据大二上学期我的课表,我是什么时候去罗老师那里提交作业的?

每次提交作业,都是周五。罗老师准时下班,我得在下午六点之前给她送到,而且海陆丝路这门课18:10开始上课。我在外游荡的窗口期是15:10(应用文写作下课)到18:10(海陆丝路上课)。



这三次出门的时间,和15:10的应用文写作下课时间十分契合。而我25号那次挂羊头卖狗肉,出校时间能把作业还没来得及写的队友给气死,因此那根本不可能是一次送作业:

(未完待续)